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4章 夜入门(1 / 2)

“殿下,马上就要到京畿了……”

如今不过八月中旬,北方的气候却仿佛已经入冬一般,夜风吹得人心里发冷。

朱予焕眺望着远处的风景,又看了看身边跟着的士兵们,开口道:“都休息吧,到底是从西南一路回来,气候还没有彻底适应,你们要是都病倒了,事情就麻烦了。”

和勇应了一声,立刻让护卫们原地休息,生火煮水。

跟随朱予焕回京的都是滇南当地的土民,各个骁勇善战,只是到底从南面到北面,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

也多亏了这一路想要阻拦朱予焕回京的官员们,要是没有他们的热情招待,这些士兵们也不会适应得这么好。

朱予焕席地而坐,让怀恩将两人的干粮拿来,她见和勇送水过来,笑着说道:“坐下吧,咱们一起烤火。”

和勇应了一声,先为朱予焕倒好水,这才坐了下来。

他见朱予焕手中捻着一根枯草,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主动开口道:“这一路上的官员用各种借口阻挠殿下回京,恐怕是王振的主意。不知道京城中给殿下设了什么圈套……”

朱予焕闻言忍不住笑出了声,她偏头看向和勇,道:“他没那个机会。”

和勇听出她语气中的笃定,忍不住问道:“殿下是觉得王振死在了大同?”

他们这一路行来,消息还算是畅通,原因无他,大同和阳和的战况实在是太过凄惨,军报有没有到京城,他们不知道,但民间已经传得风风雨雨。

西宁侯、武进伯和追随他们的士兵全部阵亡,连边将石亨都只是侥幸捡回一条命,皇帝率领着整支队伍前往大同,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到如今,皇帝的生死还没有消息,自然有不少人联想王振是不是死在了边外。

朱予焕笑道:“王振难道不怕死吗?当然那是找最安全的地方待着。”说罢,她用手中的树枝挑了挑火堆,火苗随着她的手而跃动。

和勇当然明白,最安全的地方就是皇帝的身边。

但若是这样,王振又怎么会死呢?

怀恩见他还有几分疑惑,接着说道:“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也有怒气。”

和勇不由一怔,很快明白了怀恩的意思。

“往年皇考巡边田猎多选在八、九、十月,那时虽然天气寒冷,但气候干燥,七月本就是多雨的时候,这个时候头脑一热便外出巡边,陛下金尊玉贵,有人照顾,自然无碍。”朱予焕眸底倒映着火光,道:“可那些随行的士兵们,接连遇上暴雨天气,道路泥泞难走,还要陪着陛下尽兴田猎,心中的怨气恐怕早就翻天了。”

行军打仗最忌讳这点,军队的数量再怎么庞大、装备再怎么精良,作战的士兵始终是人。

不把人当成人,后果是很严重的,这一点在哪里都一样。

大部分普通人都如同弹簧一般,承受的压力越大,反弹就会更加严重。

火堆越来越旺。

和勇立刻明白了朱予焕的言外之意,道:“炸营……那陛下岂不是……”

朱予焕叹了一口气,道:“不会的,即便真的发生了营啸,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会伤害陛下,最多只是逼迫陛下率军回京罢了。不论是皇帝还是士兵,王振都是最好的替罪羊。”

只是杀了王振,或许还能回京,要是杀了皇帝,他们除了投奔瓦剌,大概也没有第二条路了。

更不用说这些人一直在军营中受到忠君思想的影响,怨气再大也未必有胆量杀皇帝。

反正可以直接把王振拉出来当替罪羊,杀了他既可以震慑皇帝,又能解气,何乐不为?

其实他们心中或多或少的明白,如果不是皇帝的默许,哪里轮得到王振在这里颐指气使?

和勇看向仍旧云淡风轻的朱予焕,忍不住问道:“若是陛下回来之后故意难为殿下……?”

朱予焕微微转头看向他,反问道:“陛下还能回来吗?”

和勇因为她的反问而呆在原地,只能看着她脸上倒映的红光发愣。

夜风吹过,和勇后知后觉地明白了朱予焕的意思,不由背后发凉。

顺德长公主觉得皇帝回不来,即使皇帝能“回来”,长公主也有法子让他回不来。

和勇很清楚,顺德长公主从不无的放矢,说明她有百分之百的机会保证皇帝无法回来。

和勇正出神,旁边的朱予焕已经将干粮递了过来,他回过神,看着朱予焕袋子中的肉干,不免有些惊讶,问道:“殿下这是从哪里……”

“保定府的人送的呀。都是老熟人了,难道还会吝啬这点东西吗?”朱予焕理所当然地说道:“他们不是想留我吗?我就让他们帮我找了点晒好的肉干,咱们一路餐风饮露的,也该吃点好东西补补,我让怀恩去给大家发肉干了。”

和勇这才发觉原本在一旁的怀恩已经不见,他不免想到跟在皇帝身边跋山涉水的士兵们,心中生出几分哭笑不得。

也不知道那些士兵们怎么样了……

次日一早,一行人继续赶路,昼夜兼程,总算是看到了北京的城墙。

“这就是京城啊……好气派,看着比昆明还大……”

“等回了云南我要告诉我阿妈,我有出息了,来过京城!”

“你小子兴奋什么——”

和其他人不同,朱予焕面色沉静,先是让身边的怀恩前去和守卫的士兵知会一声。

片刻之后,怀恩便返了回来,道:“守军说殿下带的人太多了,需要向上报备,要等一等才能进城。”

和勇忍不住道:“人数分明在限制内,更何况殿下是受陛下圣旨回京……我去和他们说!”

朱予焕和怀恩对视一眼,已经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被堵在门口。

肯定是大军出发前朱祁镇留下的旨意。

如此看来,京城应该还没有收到皇帝出事的风声。

一行人被这么堵在城门口,虽然并不影响其他人照常入城,但还是难免引人注目。

即便京城风气日渐放松,但也没有见过一个女子带着装备整齐的官兵的景象。

她的长发束成高髻,却并未在束在?髻内,只用一根红绸固定,一身赤红曳撒外罩明甲,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寒光,即使未戴头盔,也能让人感受到她是一位身经百战的猛将。

是以众人几乎立刻就判断出了这个女子的身份,必然是先前被派遣到云南的顺德长公主。

只是长公主为什么会被拦在城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