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赶路五六天后,李秀宁和师妃暄等一行终于再次来到襄阳城外。
宽阔的江面上出奇地不见片帆只船,惟见江水滔滔,自西而东,滚流不休。
朝阳初升,金光万道照的江水霞光泛彩,有种秀丽与壮阔的美态。
拐了一个弯后,上游四、五里许处赫然出现一个渡头,沿岸尚泊有九艘中型的帆船,飘扬书有“长江联“的旗帜。
李秀宁知晓长江联不是由郑淑明当家,以清江、苍梧、田东叁派和江南会、明阳帮等为骨干的联盟,在此聚集定然是有目的而来。
双方江面相逢。
大江联船上郑字大旗猎猎作响,缓缓靠近。
待李秀宁的座驾船贴近长江联的其中一艘战船,两船距离缩窄至叁丈许时,两船同时抛锚下寨停止航行。
双方在李秀宁的座驾船舱厅内分宾主坐下,而李秀宁的心腹俏婢红拂女以香茗奉客,更添气氛。
几句场面话说过,李秀宁转入正题道:“今趟得贵联郑盟主与我李唐结成盟友,携手合作,下游寇仲江淮军势力,以及萧铣的大梁国都不足为道矣。“
郑淑明道:“秀宁妹子所说固然不错,但大江联俱是江湖帮众子弟,可否支援些铠甲和将领,帮助训练人马呢。“
李秀宁当即应诺,趁机在长江沿岸扶持一颗棋子。
随后一番友好交流结盟后,队伍继续向蜀中而去。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衣裳。
虽然已经到了白帝城附近,但猿啼声仍是轰传峡谷,愈趋哀怨,使本已寂寥气氛更为惨淡。
李旭自突出重围后,数日来一路潜行,虽然元气未复,但后方楼观道传人陈志远追杀日益紧迫,只得出山考察地形,酝酿反击之策。
方踏出山林,面前显出一个湖泊。
湖上水鸟翩翩,如游在明镜之上。
岸边碧油油的山色融入清澄的湖水,令人分不清究竟是湖水染绿山色,还是山色染绿湖水,再加上荡漾於湖面烟霞般的薄雾,更是疑幻疑真,似是一个错失下闯进了平时无路可入的人间仙界。
李旭迎风挺立,一边行气疗伤,一边纵目四顾。
恬静的湖面水波不兴,山湖辉映,碧水笼烟,清风徐来,使人心胸开阔,耳目清新,精神畅爽。
忽然前方有个渔翁打扮的老者笑道:上钩啦,好大的一尾锦鲤鱼!“
湖畔另侧有个老者,端坐在离岸五丈许处,仿佛同这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虽左渔翁打扮,留着尺余长须,面容古雅朴实,额头高大,显得他比常人更加睿智,正凝神垂钓,颇有出尘飘逸的隐士气息。
恰好这位老人家于此时钓上来一尾大鱼,发出欣喜声,这才引起了李旭的注意,
鱼竿上提,钓到的鱼肯定重达数十斤,整条鱼竿竟吃不住牵力的弯曲起来,更奇异的那老者脚旁的鱼篓仍是空空如也,这显然是此老钓到的首尾大鱼,不过右此鱼确如钓竿呈示的重量,保证塞不进小鱼篓去。
钓丝终于缓缓离水,赫然竟是空丝,没半个钩子。
更奇怪的是下面真有一条三尺长的红色大鲤鱼。
世间竟有如此玄功。
他倏然轻拍脚旁的竹篓,露出垂钓得鱼的满足微笑,注目李旭,柔声道:“看!”
李旭警惕性大增,不由自主按剑道:前辈何方高人,实在等小子吗?
这渔翁并不收鱼,反而手腕轻轻一挥,将那大鲤鱼放归湖中,做歌道: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不为金鳞设,只钓王与侯。
大王可入白帝庙,危机自解。
言毕,起身便走。
李旭始知这位高士对他心存善意,行礼到:敢问前辈于何处仙山修行?今日指点之恩,某家永感大德。
渔夫老者顷刻间就身影飘忽不见,唯有余音传来道:老朽袁天罡,四海为家。还请大王善待隋杨宗室,有缘自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