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紫宸殿上出现了久违的一幕,满朝文武百官居然一致行动,纷纷上书请求皇上对于雷州贼寇们降旨招安。赵德以汉贼不两立为由,故作不许所奏。不料,隔了一日,群臣再次上奏请求朝廷降旨招安,赵德依旧诏令不许。大宋君臣之间如此推来推去地拉锯三次,京城街头巷尾对于支持招安议和的声浪也是一阵高过一阵,赵德觉得戏码做足,这才展现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着令中书政事堂筹划雷州招安事宜,并把在昭烈忠义王府上已经被大鱼大肉腐化堕落到乐不思蜀的王仁封了一个“走马承受”头衔,负责朝廷与雷州的往来联系。
事已至此,赵德总算是松下一口气来。就坡下驴,顺势招安之余,他也在暗想这个王知节果真是有些个手段的,居然能让这些刺头们主动为皇上背这与贼寇议和的黑锅,却只可惜他已经是老王爷的人了。
皇上下诏招安不出一日,中书政事堂就草拟出一个招安受降的方案呈上内廷。次日五更,赵德设朝,驾坐紫宸殿。文武班齐,天子宣命卷帘,旨令左右近臣,将中书政事堂招安事宜交与群臣商议。
群臣早有默契,纷纷站出来附议。
赵德满意地点头说道:“朕闻浪里漂这夥盘踞雷州八年来,以替天行道为己任,只待天朝降旨招安,与国家出力。你们大臣中,谁可前去招抚雷州岛浪里漂等一班人众?”
圣宣未了,早有殿前太尉宿元景急不可耐地出班跪下,奏道:“臣虽不才,愿往一遭。”
此人是茅士铿的死党,赵德素来亲近文官而不喜武将尤其是赵钦这样文武兼备的人。此次雷州招安事情,王知节从中周旋奔走,是格外上心又分外卖力,大有要独揽招安之功的趋势。赵钦一党得意起来,赵德就在骨子里面觉得不爽,此刻老臣宿元景跳出来压了王知节一头,赵德不禁大喜道:“好好好!朕当御笔亲书丹诏。”便叫上御案,拂开诏纸,天子就御案上亲书丹诏:“制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五帝凭礼乐而有疆封,三皇用杀伐而定天下。事从顺逆,人有贤愚。朕承祖宗之大业,开日月之光辉,普天率土,罔不臣伏。近为尔浪里漂等盘踞海隅有年,对抗天朝。朕本欲用彰天讨,但念尔等或因奸佞逼迫,归正无由。或为妖言煽惑,误入歧途。朕洞鉴深隐,深为悯恻,兹特开一面,赦汝等过往之罪责,予以功名之径。今差太尉宿元景前来招安,诏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顺,必当重用。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铁马秋风乱入诗
铁马秋风乱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