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赵德皇帝早朝,正是三下静鞭鸣御阙,两班文武列金阶,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那进奏院卿出班呈上奏折,奏道:“臣院中收得昭烈忠义王爷、钱塘水军节制使胡海清的联名表文,奏称雷州浪里漂手下部领贼寇内讧残杀之事现已平息。岛上各家俱是损失惨重,据从岛上投诚来连城的百姓、匪兵供称,贼酋许壮、包蛮子俱在内乱中丧命,各家贼兵死伤不计其数,人心浮动,兵无战意。此正是进军雷州,荡平匪乱的天赐良机,伏请陛下早降诏书,发钱塘水师并连城诸路兵马渡海征剿,翦彼嚣氛,扬我国威。”
赵德把奏折略略看过,说道:“老王爷的奏折依旧是写得慷慨激昂,令人不觉热血沸腾呵。依着老王爷的意思,朕当降旨出兵,渡海征讨雷州。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有殿中侍御史乾丰出班奏禀道:“此贼公然直进府州,劫掠库藏,抢掳仓廒,杀害军民,贪厌无足,所到之处,无人可敌。今日雷州贼酋自相残杀,此天厌其恶,欲使其速亡。朝廷若不乘此良机早为剿捕,日后必成大患。请陛下万勿迟疑,速发天兵征剿,以上应天心,下顺民意,立不世之功,成千秋之业。”说罢,跪在那里摘了帽子,连连叩首道:“伏乞陛下速发天兵剿灭此贼,万勿迟疑观望,迟则生变呐!”
他如此说道,立刻就引得朝堂上群情激奋,许多御史都跳出来附议。御史们如此一聒噪,众大臣们自然都是无话可说。
朝堂的气氛立刻显得有些噪杂了。赵德平日里最头疼的就是这些动不动就“臣言已行,臣死何憾”的无脑言官了。这些御史们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朝廷每议一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出露头角,博一个“硬骨直谏”的虚名。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
赵德也对这些言官们恨得牙根痒,私下里声称“言官制度,最足坏事。”但圣人的古训是绝对不能杀言官的,一旦开了杀戒就是压制民意,堵塞言路的昏君暴政了。赵德有时候很怀疑自己那一个如此英明神武的父亲如何会豢养这些个文化流氓给自己添堵呢?
其实,赵元设立言官的目的是为了监察百官。作为平民出身的他对于魑魅魍魉的小伎俩一清二楚。赵元虽说号称推戴复古循礼的王道,但骨子里面还是欣赏官集团老老实实工作,那些胡说八道的,杀了也就是了,至于名声对于出身布衣的赵元来说,显然比不上利益更重要。出于对屠刀的畏惧,宋初的言官敢于直言进谏却又坚守本分,一定程度上肃正朝纲,对江南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可是,赵元创建的这种监察制度根本不适用于他的子孙。赵元死后,赵德继位。这位少年天子是在富贵窝里面读着四书五经长大的,从未经过战阵也不曾出去办差历练,经验不足不说,还儒雅好文,不喜刑罚,遇事总以宽大为怀。少了皇权的束缚,这些言官们愈加猖狂,骂人成为一种职业,团结成各种组织,参与政治斗争。言官从纠察百官,肃正朝纲的职能,逐渐开始盯上了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变得逐名逐利,为弹劾而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