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四千零一十六章 来自学术圈的激烈辩论(2 / 2)

双标玩得如此熟练,不觉得羞耻吗?”

他的发言被配上动态数据可视化视频,在“全球南方学者”社群疯狂传播,点赞量突破百万。

军事技术专家安娜·科瓦奇在“科技前沿”专栏发布技术分析报告,用3D模型演示激光炮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衰减曲线:“任何武器都有技术局限性,东大公开的测试数据显示,其激光武器在暴雨天气中的有效射程会缩短60%。

用理想化的技术参数制造恐慌,这不是严谨的学术态度。”

但她的理性分析很快遭到西大学术水军的围攻,评论区被“数据造假”“军事欺骗”等攻击性言论刷屏。

非洲学者阿米娜·穆德在个人学术频道发起直播辩论,身后的背景墙上投射着东大为非洲援建港口、铺设海底光缆的卫星地图:“当某些国家在非洲掠夺资源时,东大带来的是发展机遇。

他们的‘蓝海战略’包含着对海洋资源公平开发的承诺,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担当。”直播吸引了200多个非洲学术团体在线观看,弹幕里满是“支持正义之声”的留言。

东欧学者米哈伊尔·彼得罗夫创建了“海洋安全新框架”线上研讨会,试图搭建对话平台:“我们能否抛开意识形态偏见,从国际法角度探讨东大战略的合规性?其舰艇建造和演习活动从未违反《国际海洋公约》。”

但他的提议遭到威廉姆斯支持者的嘲讽:“对霸权主义讲规则?简直天真!”

在“国际战略学会”的闭门视频会议上,东西方学者的交锋更加白热化。

西大智库专家詹姆斯·布朗调出所谓“机密情报”:“我们掌握的卫星照片显示,东大正在扩建海外补给站,这明显是军事扩张的前兆!”

东亚国际关系教授李浩然立刻甩出公开招标文件:“那是民用港口的商业升级项目,所有信息都在东大商务部官网公示,某些人非要把白的说成黑的吗?”

随着争论升级,不同阵营开始制作学术辩论视频。

友好派剪辑了东大海军参与国际救援、打击海盗的真实影像,配上激昂的音乐;攻击派则将东大海军演习画面与“威胁论”解说结合,制造紧张氛围。

这些视频在“学术抖音”平台的播放量均突破千万,评论区成了观点厮杀的战场。

中立学者团体“世界学术观察”发布联合声明,呼吁停止“学术政治化”:“对东大战略的讨论应基于事实和理性,而非沦为地缘博弈的工具。”

但这份声明在西大学术圈遭到冷遇,反而在亚非拉学术界引发强烈反响,137个学术机构联名签署支持。

这场跨越虚拟与现实的学术论战,不仅深刻影响着国际舆论场,更折射出全球权力格局的深刻变革。

当技术参数与政治立场交织,当学术观点与国家利益缠绕,关于东大“蓝海战略”的争论,早已超越了军事技术本身,演变成新旧国际秩序理念的激烈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