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时间,从供销社空空荡荡,到大量日用品滞销,这简直是魔术一样的转变。不仅有竹木、陶器制品,连洋铁制品也多了起来。
紫林工厂生产的产品倒没有销不出去,因为进行了技术改造,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都十分稳定。谢建又主动降价,至少在叶子湖,很多人宁可跑到叶畈来买日用品,也不去供销社。
弄得谢建差点和供销社主任翻脸。
叶畈,加工机械的运用,让杂粮加工不再像以前那么麻烦,工序没动,但是效率提高了很多。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杂粮食用花样越来越多,口味也在变好。各种糕点,各种小吃都翻出花样了。
叶畈各村庄只要有条件保持一片树林的,都在进行种树,都不需要你去号召。
连叶子湖大队,也借口建设防风林,硬生生地在湖区也弄出一条条林带,上面混合种植各种干果和坚果果树。池塘和浅水区也种植得满满当当,里面还放了鱼苗。
人们饿怕了。
当了接近一年幼儿园老师的沐莲和谢熠辞掉了老师的工作,搬去了老姑家居住。因为两个人没有国家认可的文化教育程度证明,同时因为返回农村的人实在太多,两个人也为他们腾出位置。
谢建知道两个人也只是困难时期过来帮忙,所以也没有挽留。制造现在知道了两个人的居住地,不再是以前音信全无。
同时辞职,要求到林场当一个普通护林员的还有刘丽华。只是她是正规调入的老师,是正规吃商品粮的城镇户口。紫林林场只是队办集体林场,谢建不能真的把刘丽华当工人。所以一系列调转手续过后,刘丽华成了管理区派到叶畈的公社工作监察员,兼任紫林林场的副场长。场长是谢建自己兼任的。
刘丽华原本要跟着沐莲他们到老姑家居住,结果自然希望落空,只是搬到了小学对面的林场场部而已。不过每天,她都会大清早跑到老姑家,和沐莲与谢熠一起晨练。要知道,这一路都是上山下山的山路,跑个来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除了每天必到的刘丽华,谢建隔几天就会自己来,或者和谢思娜一起过来吃一顿饭。顺便拿一些报纸杂志过来。甚至偶尔透露一些涉密的信息。
他十分谨慎,也很讲原则,这些信息也说得很隐秘。却不知道,其实老姑通过自己的途径,了解的信息比他看到的文件要多得多。
沐莲和谢熠又恢复了每天都要树屋听半天课的生活。沐莲外出的方向改为了管理区与景县方向,刘丽华成为了她的伙伴。不过一般都是当天来回。
沐夫人默认了刘丽华的关系,也不禁止沐莲教她一些实用性的技巧。刘丽华每次去树屋,都会规规矩矩地叫老师,沐夫人也会应下来。
沐夫人最近心情有些波动,因为京城的消息传来,中央会在明年给一片右派摘帽,沐先生已经被放出来,也在摘帽的行列。但是谢熠说,所有人都可以写摘帽材料,大将军不能写,也不要往领袖那里送。大将军虽然本质上与领袖站在一边,可是却让领袖无法平衡目前的局势。工业是大势所趋,所有反对的人都只能在下面多做一些事情。大将军既然在庐山挑起头,在这个时候要是翻案了,工业化进程就会受到影响。平反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政府,领袖只能妥协,毫无办法。
谢熠很认真地对沐夫人说:“我知道师傅对摘不摘帽不在乎。但是大将军不同,他是拥护领袖而受到的冤屈,主导的人还是领袖。他心里有无数的话吐不出来,一定会用笔写下来。但是现在不是时机。不是领袖不护着他,现在领袖就在护着。大势之下,个人的冤屈不算什么。”
“我不相信政府会不顾党性。”沐夫人有些不甘心。
“他会,而且会在有可能翻案时抢先表态,逼得领袖站位。现在中央地方财政都枯竭,工业已经被压缩,未来大批的项目会下马。这个时候大将军翻案,损失不是他能够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