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4章(2 / 2)

“哦?那这西南之地岂不是已经毫无希望?”

“在南诏,确实难,可是,西南之地,并不只有南诏啊。”

“那你指的是……”

“吐蕃,才是弘扬佛法的理想地。”

“何解?”

“远在佛教传入吐蕃之前,吐蕃人原本信奉的是雍仲本教,可是自从赞普松赞干布娶尼泊尔尺尊公主与唐朝文成公主,天竺、尼泊尔系佛教及中原佛教便传入吐蕃。松赞干布觉得比起追求自我圆满的雍仲苯教,佛教的教义更适合他统治国家,因此建立布达拉宫,并为二妃各立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佛像,又遣贵族子弟留学印度,制作文字、文法,翻译佛典。佛教乃渐兴起。

但是苯教在吐蕃流传千年,早已根深蒂固,有时甚至凌架王权之上,岂是这么容易被取代的?自从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后,六十多年来,吐蕃一直缺少如松赞干布一般的强力领导者,佛苯两教的争斗便愈演愈烈,甚至造成了吐蕃内部的分裂。

天竺菩提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派人来这西南之地,助南诏王是假,密谋渗入吐蕃是真。你想想看,有吐蕃大赞普相助,不但能传教,还能将天竺佛教变成吐蕃的国教,吐蕃国师之位更是唾手可得,何乐而不为呢”

唐鹰惊道: “天竺会已经捷足先登那岂不是已经没有机会”

沐离瞟了一眼陈和尚那情不自禁抖了一下的耳朵,知他正听得入神,微微一笑道: “非也。自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后,吐蕃的王公贵族就十分向往中原的繁华与文化,因此,比起天竺彿教,他们更倾向于中原的传承。自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李世民便钦点少林寺为中原佛首。但是,少林百年来一直纠结于禅武之争,根本无意对外扩张,而如今的少林亦是固步自封,只见江湖与大唐,却不曾放眼于天下。因此,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去吐蕃传教,假以时日,只怕吐蕃要成为天竺会的天下了。”

“我听闻吐蕃国土之辽阔,几乎不下于中原,如此说来,可真是可惜了。”

“可惜又能怎样,反正我们也不是佛家弟子,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岭南之地就行了。现在我们该找的人都找到了,先回去找叶子吧,他一个人应付阁罗凤,我不放心。启云,仁丹,我们走。叶茗,道非,你们留下看护这位大师,等他醒了,便来通知我们。”

话虽这么说,沐离却在地上写了“装疏忽,放他走\",见那二人点头理会了,便抹去字迹,和唐鹰携手离去。

虽说是四人一起往回走的,可是半路上越过一座山头时,唐鹰把沐离往怀中一带,就从一侧山崖上跳了下去,展开滑翔翼先走了。

方启云和仁丹早已见怪不怪,自行先回去再说。

飞到四下无人处,唐鹰便毫无顾忌地将沐离搂入怀中,在他耳边低语道: “阿离,你可是要将陈和尚诳走”

沐离点头:“陈和尚对我等无益,留他不得。”

“你若不想留他,我可以代劳。”

沐离当然知道他说的“代劳”是什么意思,道:“大家相识一场,杀他我会心亏,而且还会开罪另外两恶,你知道的,我并不擅掩饰,我若心有顾虑,他们一定会发现。”

“若陈和尚不上当呢”

“其实我并没有骗陈和尚,吐蕃的情况确实是那个样子,陈和尚也并非孤陋寡闻,苯教和菩提会入藏的事他也必定知道。这世上最好的谎言就是九实一虚,我只是稍稍夸大了一下利益,忽略了苯教的积累千年的强大实力。陈和尚若是败亡于苯教或菩提会之手,自然万事皆休,如若他能在吐蕃有所建树,好歹我们与他有一份渊源在,比之与菩提会打交道,要好处理得多。反正我们也没有那个实力和精力去经营吐蕃,放陈和尚去祸祸一下,总比让他来祸祸我们好。”

“你总是那么博学多谋……”唐鹰习惯性地抓起沐离的一缕长发吻了一下,却把人搂得更紧了。

每当沐离开始计谋算计时,唐鹰总觉得沐离身上开始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场,仿佛整个世界在他面前都变成透明一般。这时的沐离好像变得与这个世界格外的格格不入,似乎下一刻就要消失一般。

消失……他绝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