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宜昌宗教面面观(49)(2 / 2)

好一个“夷陵胜境注东山”,正因为风景不错,所以不少文人墨客都会咏诗作词赞美这座山峰,不管是被贬到宜昌当县令的欧阳修,还是路过此地大名鼎鼎的南宋诗人陆游;不管是明代宜昌名人雷思霈,还是清代宜昌知县林有席的表侄严思浚等文化名人都曾经写过,那些“试看城东景,峰峦列画屏”,“桃李逢春花锦绣,竹松透月玉玲珑”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好一个“月明湖上一僧还”,就有了些诗情画意,而那个和尚要回去的就是那座坐落于“蔼蔼东山巅,悠悠图画里”、始建于唐朝、重建于明朝的东山寺。

宜昌作为川鄂咽喉,战乱不断;加上就在西陵峡口,水患也很多,再加上以葛洪为代表的堪舆家认为江南的磨基山抢了宜昌的风水,客争主位;尤其是那裸露的岩石形成的镜子,更是对宜昌大大的不利。于是到了唐朝,就在东山之巅树起一座庙宇,以助宜昌之兴旺,这是当年很常见的做法,这一点也可从王篆写的那篇《东山寺记》可以看出:“郡故有东山寺,去州五里,建自唐,盖形家言。东山蜿蜒,作镇郡城,与葛道诸山十主客不敌,非建浮屠飞阁以张主势,无以提福西陵。则寺之由来也。”

美国旅行家盖洛在他写于1903年的《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从上海经华中到缅甸的旅行记录》中也有这么一段话:“宜昌对岸那金字塔似的大山,十分壮丽。据说那里住着些邪恶的精灵,为了以往的恩恩怨怨,会越过大河,伤害这座城市,并破坏这里的商业活动。为了镇住那些邪恶的妖怪,抵消它们的不良影响,富商们联合达官贵人,捐赠了大笔款项,在东山上修建了一座三层寺庙。这座寺庙面对着金字塔似的大山,当恶鬼蹦出来时,就会将它们截住,扔向水里去。”

东山寺就这么幸运而生。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