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宜昌宗教面面观(19)(2 / 2)

笔者以前就住在四新路的人委宿舍大院里,从后门出来,走木桥街就可以到肖家巷,那座清真寺自然就是经常经过之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还在肖家巷一张姓朋友家借宿过一月之久,清真寺就在侧对面,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清真寺不准外民族的人进去,那个戴白帽的阿訇会赶人的。不过来来往往熟悉了,当然也就进去溜达过,从来没进过礼拜堂,不过就是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看看架上的葡萄,还有旁边的一小块菜地。

这一次因为要写这篇文章,在网上看了一个外地网友对肖家巷清真寺的拜访,从他拍摄的照片上看,那家清真饭点和那家牛羊肉店还在,就是葡萄架已经不在了,变成了停车场。那栋2003年在原地新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楼还在,就是多了一块2007年铭刻的石碑,上面密密麻麻都是捐助修建此寺水房和殡葬仪堂的单位和个人,开头的当然是政府和各宗教团体。

“底盖勒(晡礼)”的时间到的时候,那位访者和阿訇一起到楼上的大殿去礼拜,除了阿訇两父子和访客,只有一个教徒参加。所以访者认为阿訇在那里坚守教门也很不容易。可是有人认为目前的清真管委员会只拿工资不管事,主任以卖牛肉为主,一周只上一天班,开一次会;只有阿訇每天在清真寺守门。还认为清真寺如今无发展,无经济来原,仅仅靠一点微博的房租生存,根本无法改变长期穷困的状况。

其实牢骚发的也对也不对,回民本来经营业绩就不好,如果把房屋卖了,事业又没有兴旺起来,那该怎么办?谁都想让每一个真正的乡老能在清真寺找到家的温暖,可是太热闹了不好,容易出问题。谈起敏感话题容易让人心惊肉跳,万一激动起来,发生像麦加清真寺那样的踩踏事件就更不好,所以还是安分守己好一些,还是坚持大口套小口好一些。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