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904章(2 / 2)

此刻的杨翠花不知道,她嘴里的老头子,在今后的每一天都刷新着她的底线,让她这个抠门婆娘气得就差跳脚大骂。

三个儿媳妇都站在杨翠花那边,三个儿子沉默不语,七个丫头没有话语权,陆墨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

他必须和这家子人好好说道说道。

“村头那个李老头,你们还记得吧?”

杨翠花疑惑:“他早走了,你提他干什么?”

陆墨:“前年走的吧?前些年虽然闹得凶,可也是风调雨顺的,你说他为啥走了?”

杨翠花端起玉米糊糊:“人老了呗,李老头头发全白了,也算是喜丧。”

陆墨:“屁!那老头比我岁数还小。”

陆建军:“真的假的?李爷爷不是爷爷辈的吗?”

陆墨:“按辈分算是这么回事,但你李爷爷可比你爹我小五岁,你瞧瞧,看不出来吧?”

陆建军非常捧场:“我还以为他和我爷爷同年纪。他咋长的那么老?”

陆墨白了他一眼:“唉,儿女都是债,都是操心操的。他一个人拉拔两个儿子,给儿子娶媳妇养孙子,这头发不就白的厉害了。大伙儿都说他老死的,那分明是身体活活熬干了。”

坐在周围的几人生生打了个寒颤,李老头前年死的,因为有点沾亲带故,他们都去看了。

浑身上下就除了一把骨头,就只有一张皮,头发白了不说,都掉的稀稀疏疏的,当时想着这也算是高寿老人,想在回想一下,难怪当时村里有的老人看到就不断摇头,对待李老头的两个儿子脸色都不好,原来如此。

三个儿子胆颤心惊地看着陆墨和杨翠花,上下打量一番,好在两人身子骨也算健实,但这身上也没什么肉,瘦,太瘦了!

这可不行。

一想到他们爹娘很可能也早早离世,还可能是因为太过操劳熬干身体,几人心里就很不安。

陆建军愧疚:“爹,都怪我。”

陆建国第一次自己敲主意:“爹,您说的不错,您和咱娘是要多补补,大妮,回头每天给爹娘煮两个鸡蛋,不,四个,每人两个!”

大妮,本名张大妮,陆建国媳妇。

陆墨满意的点点头,早这么痛快不就得了?

不过,戏还是要继续的。

他摇了摇头:“我年纪这么大把了,吃那么好干什么?都给几个小丫头吃,大丫都十岁了,看着像是七八岁,肯定是以前亏到了。”

几个媳妇的目光都看向大丫,这孩子不是长得挺好的?作为家里的大孙女儿,虽然很多活计都是她在做,可平日里吃喝也没亏着她啊,她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觉得大丫和村里头的十岁丫头没啥差别。

不过,老爷子也是心疼孙女,这些闺女儿也是自己身下掉下的肉,她们难道不心疼吗?

既然老爷子这么说……张大妮征求地看向婆婆。

家里面有两千块呢,七个丫头一天一个蛋……不,不能再想了。

杨翠花还沉浸在李老头死因的震惊里,只听老头子说:“你们几个也是,别看现在年轻,一把子用不完的力气,那都是在干熬着,不多补补,说不得以后就和李老头一样……”

杨翠花:“补!必须补起来!”

一想到几个儿子会熬成李老头,杨翠花心疼的不行,家里又不是没钱,咋能那么作贱儿子呢。

反正,她眼不见为净,那些钱都是老头子握着,她就当家里头没这两千块,哦不,老头子昨天晚上给了她两百,有这两百在,她心里有底,别的她都不管了。

于是,张大妮听着陆大爷的指挥,小心翼翼地把之前攒了好久的鸡蛋数了十五个出来,一箩筐鸡蛋一下子去了一半。

张大妮一边心疼一边又感叹,这家里头有钱果然不一样,公公不是个小气的,他们日子眼见得好过起来了。

陆家人一大早的,就昂首挺胸去上工了,他们家一口气煮了十五个蛋,人人都有,昨天晚上还吃肉了,爹说了,中午继续吃肉,谁家伙食能有他们家那么好?

他们一改昨日的颓废丧气有气无力,只觉得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需要去土地上挥洒汗水。

陆墨不由得庆幸农村地大物博,不像城里人,做个什么吃的烟还没飘出去,整栋楼立马全知道。

隔壁邻居说是邻居,离着陆家小院却有几十米远,除非大声争吵,还真听不到。

陆建军的事情爆发出来时候,大家伙儿刚好都上工去了,隔壁没有大人,没人听到陆家的争执,也就没人特别关注陆家的情况,大家只是觉得陆家今天下地的人真是太卖力了。

陆家以低调为原则,一日日肚子里装满了油水,脸色逐渐红润起来,衣服照旧还是那几件打满补丁,别的谈论起来没儿子的时候,也不含胸驼背了,没儿子咋了?家里头那么多钱,还不能招两女婿不成?

外头只当陆家人想通了,才导致精神面貌改变,半点没想到陆家的伙食上去。

陆墨为了不让人怀疑他们家,一股子劲全都使到做菜上去了,怎么做才好吃还味道还轻。

炖大肉那是不行的,那味道一发出去,周围几十米别想瞒得住。

还好现在大家不少人都会熬肥肉,一般是做菜的时候沾点点油在锅底擦擦湿,这样做出来的菜也会带着一股子肉味。

也有劳力多稍微宽裕些的人家,一个月能吃上三两次肉。

因此,就算有人偶尔来陆家串门,不小心闻到肉味,也只会感叹陆家今天竟然吃肉了,根本不会怀疑陆家天天吃肉的可能性。

谁家那么有钱,敢那么吃?听说城里人每月都有肉票发,也就能三五不时吃次肉。

天气渐渐转凉,十月份的时候,广播突然播报出恢复高考的消息,震惊了全国人。

村里的知青兴高采烈,引得村里人也跟着心情浮动,有的知青下乡十来年,早早和知青或者村里人组成家庭,孩子都能每天拿个三公分了。

如果是两个都是知青家庭,那家里头氛围还好,如果是知青和老乡组成的家庭,不少都爆发了大争吵,这下子,更是谁都顾不上关注陆家。

村里的瓜太多,吃都吃不完,陆家的隐形瓜,就算是天大他们都摸不着,没戏啊,不如吃现成的。

陆墨就在这个时候,跑去县城搞了一辆自行车。

家里没有自行车,天天去县城买肉肉不方便。

自此以后,陆大爷不再下地,地里的活全交给三个儿子,杨翠花被他拖着在家整好吃的,天天都能吃到第一手美味,又得时刻看着陆大爷各种造作,真是欢快又痛苦。

村里人都觉得陆大爷真是个大爷,明明看起来年纪不大,怎么就不下地了,看看,还整个自行车天天往县城跑,逍遥得就像个地主老财。

有嘴碎的男人就在陆建国三兄弟面前打趣,说他们真孝顺,这么早就给老两口养老。

嘴碎的女人更是没下限,围着几个陆家媳妇念叨:“我听说你们公婆都不下地啦?真的假的?”

“他们这样你们男人都不说啥?没意见?就这么养着?”

“前两天我还以为那车子买给你男人的,没想到是他自个儿骑啊!”

“也不知道县城里有啥好东西,他天天往县城跑,不会是……”

陆家的人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笑完就低头走了。

这要他们咋回答?公公往买车是为了方便去县城买肉给他们加餐?

夭寿了,她们怕不是要被人背后骂死哦。

反正,这些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她们还是快点回家吃午饭,今早上出门前公公说弄驴肉去,说什么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他们吃不到龙肉,可以尝尝驴肉什么滋味。

陆家小院,堂屋里,大丫二丫三丫四丫排排坐在陆墨给她们手工做的小书桌前,认认真真地写字,不时抬头看一眼厨房方向,满脸期待又幸福,小脸上已经小小的婴儿肥。

五丫六丫趴在厨房门口,眼巴巴看着陆墨杨翠花啪啪啪剁肉,不时吸溜口水,爷爷奶奶又在做好吃的啦。

县城,聚赌小院。

“老大,那几个丫头片子整天窝在家里连门都不出,连根毛都摸不着,咱可咋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