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一条鞭抽的是平民百姓
这会的大明着实病的不轻。
若论病症,还非止一端。
比如,贪官污吏横行。
这是个老毛病。
历朝历代发展到后期好像都会得这个病。
又比如,田地兼并严重。
这是个沉疴痼疾。
历朝历代那都是越到后期田地兼并越严重。
大明王朝的病症好像还远不止这些历朝历代都有老毛病。
没过多久,万历竟然又发现一个新症状。
这个症状还是源于袁可立审出来的供词。
乡试恩科过后,举人足足多出四五千来,袁可立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一顿审了。
他审出来的贪官污吏品级那也是越来越低,越来越接近平民百姓。
大明王朝的新症状也慢慢暴露了出来。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万历还是如同往常一般抱着小朱常洵来到御书房。
御案之上那是早就摆好了一迭卷宗,这就是袁可立审案的供词。
这些天他们几乎天天都看,小朱常洵那都看得有点腻歪了。
贪官污吏招供的貌似就两件事,贪了多少,咬出来多少。
说实话,万历都有点看腻歪了。
不过,他还是得看,因为贪官污吏怎么惩处得他说了算。
他颇有些兴趣缺缺的打开第一份供词一看,那眉头又不由得皱了起来,而且越看眉头就皱得越深。
这是一个被知县咬出来的县丞,这家伙就是那知县的亲信,专门负责帮知县捞钱的。
他们是怎么捞钱的呢
这帮家伙竟然利用一条鞭法捞钱!
张居正变法竟然成了贪官污吏压榨平民百姓的工具!
这一条鞭法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什么都得折算成税银,而且没有统一的折算标准。
没有统一的标准那就到处都是空子啊!
比如,田地的亩产量,那就没有标准,有的地方是两石左右,有的地方是两石多,有的地方甚至不到两石。
这个貌似区别不是很大,因为田赋是二十税一,田地的亩产哪怕差一石,折算成税赋之后也就是五六斤粮食的差别而已。
如果是一亩两亩,那就是十多文的差别,哪怕是十亩八亩,那也就是几十文钱的差别。
现在的平民百姓家里一般也就十余亩地,一年多交几十文又或少交几十文貌似就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问题就是,贪官污吏乃至土豪乡绅家里都不是十余亩地,他们那都是几千上万亩乃至几万亩、几十万亩!
他们这差别就大了。
如果是一万亩,那就是几百两银子的差别,如果是十万亩那就是几千两银子的区别,如果是上百万亩,那就是几万两银子的差别!
现如今的田地最少七八成在贪官污吏和土豪乡绅手里,哪怕是一个县,贪官污吏和土豪乡绅的地随便加一加那就是上百万亩了,这里面可以做的文章就大了。
这帮家伙的做法就是收贪官污吏和土豪乡绅的钱,给人家全算成劣地,亩产都不到两石,这样一来,上百万亩地那就能少交几万两田赋,他们随随便便就能捞个几千两乃至上万两。
而平民百姓的地他则全算成良田,亩产全是两石多乃至三石!
他们这么搞,总体田赋好像没差多少,但贪官污吏和土豪乡绅少交了,平民百姓多交了,他们还得钱了。
这还只是一种捞钱的法子而已,这帮家伙还想出了很多其他贪腐的法子呢。
比如,粮食的定价,那也没有标准,有的地方是一两银子三石,有的地方是一两银子两石,有的地方是一两银子一石。
甚至,同一个地方同一种粮食的价格都不一样,因为粮食也有好有差,比如黏米和糙米价格相差就很大。
这帮家伙就利用这个定价权收贪官污吏和土豪乡绅的钱,给人家田里出产的粮食全部算成最不值钱的,而平民百姓田里的粮食则全算成最值钱的。
同样的道理,粮食不值钱,那折算的税银就少,粮食值钱,那折算的税银就多。
这样总体田赋好像也没差多少,但贪官污吏和土豪乡绅又少交了,平民百姓又多交了,他们又得钱了。
还有,征召劳力干活,一百人的活他们招五十个劳力乃至三十个劳力干,平民百姓累死累活还得自己管饭,拿得还是最低的工钱。
他们则是吃香的喝辣的,什么活都不用干,最后还要吞掉大半的工钱!
更有甚者,还故意制造冤假错案,将有田地的平民百姓抓起来,逼着人家低价把地卖给贪官污吏和土豪乡绅,从中牟利!
万历是越看越气,越看越气。
张居正变法搞半天好像全给这些贪官污吏忙活了,一条鞭抽的全是平民百姓啊!
这帮贪官污吏,真该死啊!
小朱常洵看他气喘如牛的模样,不由小心问道:“父皇,怎么了”
你没看出来吗
万历深深的吸了口气,随即耐心教导道:“洵儿,推行一条鞭法原本是好事。
因为原来税赋是分开来收,粮食和各种农产品乃至木材什么的都收,那么搞太耗费人力了,漕运粮食的损耗也大得惊人。
你想想,一两银子能买多少粮食
如果是巴蜀和湖广的产粮之地,一两银子足能买三石左右,那就是四五百斤。
你再想想,拉一两银子简单还拉四五百斤粮食简单
这一条鞭法合并所有税赋折算成银子之后收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漕运成本。
毕竟一艘八百料的快船就能拉几十上百万两银子,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税赋全算上最后运送到京城最多也就需要几十条船拉过来就够了。
你知道我们原来要用多少漕船来拉粮食吗,足足上万艘漕船啊!
如果按原来的漕运标准,从南方漕运一石粮到北方光是漕运的成本就需要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