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楔子 简介(2 / 2)

《微微小事》是我从初二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写的,到了如今已经快到三年了,不对,是已经到了三年了,以前不想学习的时候就伏案苦思如何写小说,同桌受不了了,就去向老师说我上课的时候也不去听课只写小说,真想不通,我只是写字而已,又没有叨扰到她,她对我是哪里来的那么大的仇恨?老师特地把我找了出去教训了一顿,说:“你又不是金庸钱钟书,写什么小说的?”当时我的心里就想,要是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亲自向金大师讨教讨教如何才能写好一部小说呢?我看了许许多多的小说,有武侠,有故事会,有漫画,家里的木头箱子里面堆得别的东西不多,就是小说多。所以我手痒难耐,禁不住拿起了笔开始自己写小说,原以为会是一时冲动,过一段时间就会熄灭激情燃烧的火焰,哪知这勾当是有瘾的,越写越想要往里面钻研,我自己也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刚一开始写的时候写着写着就会厌烦,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就连自己也会有些不想看,但是又写着写着我就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了,鉴于发现了这一点,我的激情又开始如同火焰般熊熊燃烧起来,我决定继续将它写下去。

话说的这个年代是晋朝,昔年刘备孙权曹丕三分天下,战火纷飞,动乱不堪,最后诸葛亮由于殚精竭虑,茶饭不思,终于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司马懿也老死后仍不忘夺取天下,尚且规劝两个儿子要夺取曹魏的江山。大儿子司马师由于眼中生了个大瘤子不堪病痛的折磨撒手归了西,只剩下了二儿子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先是暗中派了一个杀手去暗杀当时的曹魏君主,后来还假装前去救驾的样子,抱住奄奄一息的君主声泪俱下,挥手杀了那个自己派去的杀手。

后来魏蜀二国尽皆被他灭亡,君主也都被他俘了去。在席中,他问蜀主刘禅:“君思蜀否?”刘禅回道:“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听了他的这一句话后狂笑不止,道:“此子诸葛孔明再世尚且不能扶起,何况姜维乎?”姜维是诸葛亮死后主持大局的,才能据说可以比得上诸葛亮,武也可与赵子龙一分长短,只可惜这蜀主刘禅实在是没有办法扶的起来,最后姜维力拼群雄时由于心忽然变得剧痛,一代豪杰就此消殒,着实可以称得上是悲哀。司马昭竟活活笑死于席间,也可以称得上是悲哀。他的儿子司马炎率兵攻打吴国,三分终究归于一统。

霎眼间到了晋朝,这晋朝便是司马炎建立的。但是俗话说的好: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虽说有大部分人想要过平平安安的日子,可有的人就是干大事的料,不能甘于平淡一生,所以他们就不断挑起事端,唯恐天下不乱。陶渊明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也曾做过一些小官,只是他的性格是宁折不弯的,所以无法在官场上久久地如鱼得水下去,临行之余愤然说道:“我陶渊明岂是那种为五斗米而折腰之人?”用为官几年所得的薪饷买了一头小毛驴,独自一人就骑着买的这头小毛驴去找寻那可以安度一生的地方,只是这种地方并不是那么好找的,他寻了几个月的时间不曾寻到之后不由得也有些灰心了,心想:“或许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容得下我这种人的地方,唉,看来我是想找个死的地也不能得了。”正自烦苦间,到了一个清澈的小河边,河内游鱼清晰可见,看见有人来了也没有显得很害怕的样子,陶渊明豁然开朗,恍然大悟道:“我苦苦去找寻那可以宁静度过一生的地方,眼下的这个所在不就是真正的世外桃园吗?我也真是糊涂,还想着去寻别处。”

想到这里,陶渊明不由暗暗庆幸起来:“这么好的去处现在还哪里去找呢?在这里也可避免尘世间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发生,还好这里没有被别的人发现,我也算是幸运得很了。”他前一刻还在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现在却又为自己的运气而感到激动。哪知他以为这里并没有人发现的时候他立即就听到了有人的声音。他垂下了头,喃喃道:“原来比我早到一步的人还有这么多。”从听见的声音上判断,这里绝不止有一个人。他听了一会儿才慢慢发现了一丝不对,怎么这嘈杂的声音更似是……

陶渊明做官的这些时候与不少的武林人物有过交道,此际一听之下立即知道这是有人在打斗,而且从听见的声音激烈程度上可以知道打斗的双方有着不小的嫌隙,兵刃相碰的声音异常刺耳,再不过去看看怕是要出人命了,陶渊明策驴向着发出声音的地方疾步奔去。

正是:苦寻桃源深林处,桃源亦是争斗地。

毕竟不知陶渊明见得是什么人,兼且后事如何发展,且听下折(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