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八九二 靖康之变(一五六)(2 / 2)

正在逃难的百姓那里想到刚刚出城不久就遇见有人拦截,手无寸铁的百姓在在手持朴刀、花枪的锦衣卫和商栈伙计面前变成了待宰的羔羊。

锦衣卫是主要的工作是打探和传递消息,所以他们人人能骑马。这次钟子仪带着的百余人马中有30多个锦衣卫,此时这些锦衣卫纵马狂奔,马刀飞舞,所到之处是人头滚滚。

宋朝建国以来就失去了养马之地,所以无论是禁军还是厢军都是非常缺马的,尤其江南的部队,缺马更甚,当地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骑兵。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金虏,是金虏来了!”

这种声音向风一样在人群中疯狂的传播,引起了百姓恐慌。尤其是在队伍后边的百姓,他真的以为是金军来了,因此下意识的回头往杭州城跑去,在他们的意识里似乎只有杭州的城墙才能挡住面前疯狂凶残的金军。

众百姓乱哄哄的往杭州城跑,在半路上刚好遇到第二批出城的百姓。这些百姓听闻前边遇到了金军,也是扭头就往杭州城南门涌来。

城头上的钟相见大批的难民往杭州城而来,心中暗喜,他知道此时计策几乎就已经成了。

钟相对着城外的百姓高声喝道:“尔等不去逃命,怎么又回来了!”

城外百姓七嘴八舌道:“城外出现金虏,我等无处可去,还请大老爷开恩,让我等进城避难。”

钟相佯装愤怒,斥责道:“金虏还在秀州,这城外哪有金虏,况且我也有言在先,尔等遇到金虏也休要返回。”

城外的百姓自觉已经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纷纷跪倒城外哀嚎、恳求。

钟相看着城外哀嚎的百姓,觉得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假惺惺的感叹道:“哎,这上天有好生之德,只此一回,下不为例。”说罢,示意钟子昂将城门大开。

杭州南门吊桥放下,城门缓缓大开,城外百姓惊慌失措、狼狈不堪的进入了杭州城。

钟相暗道:这回看看哪个还想离开杭州。

从城外回来的百姓,在城中宣扬城外金军的凶恶,弄得城中百姓人心惶惶,不过百姓想出城逃命的想法暂时消失了。

钟相稳定了民心之后,有开始了整编厢军的过程。杭州府是江南的大城,原本有厢军5000人,厢军普遍吃空饷,真正在编的厢军也就3000多人。杭州的各种衙门很多,每个衙门都有一些衙役、公差,这些人加上厢军,可用守城之人的总数也将近了5000人。

这些厢军、衙役、公差都是有武器的,如今他们的上官都跑了,群龙无首的他们要是乱起来,杭州城也就算完了。

钟相于是召集了还留在城中的厢军、衙役的小头目,跟他们让他不要一哄而散,要缓缓离开。并许诺说单数日子让百姓离城,而双数日子则让他们离开。不过在他们走是可以走,要把兵器、甲胄留下,以便钟相利用这些武器招募义民,守卫杭州。

众军官、头目一听也是有些道理,于是将手下都召集到了杭州的校军场,让他们上交兵器、甲胄。这些士兵、公差早就想弃城而逃了,带着兵器出城反而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们对上交武器并不反感,因此收缴武器的过程还算顺利。

只不过如今的接近5000人的队伍,剩下的头目不过200人,收拢队伍非常慢,收缴武器的过程却非常缓慢。钟相花费了整整一天才将这5000人的队伍的兵器收缴完毕,此时金军已经到了城外的谣言已经在杭州城广泛散布,不但百姓慌乱,这军中也是人心惶惶。

钟相命令钟子仪、钟子昂两兄弟将所有能调动的人马都召集起来。这两兄弟的人马加起来有500多人,二兄弟带着这些秘密将杭州府衙包围了起来。

钟相将剩下的200军官召集到了府衙之内,他对众军官道:“如今盛传金虏已经到了杭州外围,出城也是危机重重,不如在此地依靠城高水深与金军周旋,或也是一条出路。不知哪位愿意跟我在此护卫城池,保杭州百姓。”说罢,他对着众军官深施一躬。

众军官中还是有几个血性汉子,当时就有二十几个军官站了出来,其中一人对着钟相道:“钟大人商贾出身(在宋朝时节商贾地位低下,被世人认为都是争名夺利之辈),尚知保驾为国,我等深受皇恩,理当报效国家,与金虏决战。”

钟相见有二十几个军官站了出来,他激动道:“诸位大义钟某佩服,不知其余之人又是什么想法呢。”

其余的一百多军官均面面相觑,过了半天,有一个职位比较高的虞侯道:“大人,我看这金虏来的只是先头部队而已,此时要走还能得活命,若是晚了可真就死无葬身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