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五百零六章 将来,离去的第二根由(1 / 2)

夏欣看着萧阳忽然变得有些黯淡的眼神,心中暗叹,一目了然。

事实上,在很早之前她便已察觉出萧阳心境根源上所发生的本质变化,这就是她一直瞒着对方没说的那件事,也是她除却徐清儿这道天堑之外,始终无法说服自己选择留下的第二因素,而涉及这一层面,就不得不谈到关于有人在干涉他们之间的命运走向了。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夏欣比起萧阳要远远看得更为真切透彻,她可以笃定,确有此事发生,甚至已无限趋近于背后的某些真相。

只是夏欣从始至终都相信,一切正如当初所言,那个在冥冥中出手的未知,并没有成功改写掉最终的结果,否则自己就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留下,而萧阳也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但是,这条命运轨迹的细微变动,是毋庸置疑的。

其一在于最初时的发生,一切看似顺理成章,可若细想,根本经不起推敲,在这一方面,就连萧阳都在很早之前便发觉到了异常,不止一次生出怀疑,遑论是她夏欣?

其二,则是夏欣从怀疑转变为直接笃定的根本所在,当年她觉察到本心正在悄无声间不受控制倾向于萧阳之时,同样也发现了萧阳的心境正在不由自主的缓慢倾向于她自己,而这种反常的因果变动,她想,恐怕还要在火城之前,甚至极大可能在两人相遇之时就悄然开始了,待到端倪初显,事实已经不可逆的发生。

当然,对于这些,夏欣其实并不在意,选择了欣然接受,因为她始终坚信,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如果两人之间注定没有这一世缘分,那么那个冥冥中的未知何以如此大费周章的来做这些?没有理由,也不可能成功,是敌,妄图改变大势,大可直接过来截杀,没必要玩这些微末伎俩,是友,想要两人强行缔结一世姻缘,完全能直接扭转现实本质,也不会有今日局面。

夏欣曾为此牵引出无数条细微的因果线,以此设想出一个又一个可能,但最终无一例外,全都指向了一个最大可能,那就是有人想在她与萧阳原本的命运轨迹上动手脚,进而“试图”去强行改变一个既定的未来结果。

那个人是谁?祂来自哪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人失败了,那个未来的结果到底是什么,这里面种种交织最终导致的那个未来结果究竟影响到了什么,细思极恐。

关于这些,夏欣从未和萧阳多说,而通过种种推测来看,她能断定,那个出手之人,并无害人之心,只是做法过于极端,终究全是徒劳,如果未来的那个结果为既定大势,那么祂的失败则为必然,如果那个出手之人的初衷是在于阻止她与萧阳将来的那场诀别,那么祂的失败,同样预示了她会离开的必然。

但这些都不是让夏欣决定想要离开的第二因素之根由,其中根本还是在于萧阳本身。

在最初之时,夏欣本以为受此影响最深的是自己,因为那时她心中的倾倒之势明显要胜过于萧阳,但后来她发现错了,这场命运走向的细微变动,或许萧阳才是那个深受影响最大的人,刚开始她还只是怀疑,直到烬土一战分离三年后的重逢,让她直接笃定了下来。

在金家重逢后的那段时日,她看穿了萧阳心境本质上的所有变动与不可抑制的潜在趋向,经过三年的离别,对方心中之意,已然演化到了深如瀚海般的地步,如果不是他心中暂时还有个徐清儿作为压制,早就失去本心,主动过来投怀送抱了。

且不谈萧阳本身道心之坚定,按理来说根本不至于此,要知道,三年之前,两人在烬土形影相随共度过三年岁月后,萧阳都还是口是心非,难以接受,在自我纠结中苦苦挣扎,何以三年不见,还是在有着一个徐清儿作为本心抑制的前提下忽然态度大变,情心至臻,达到了这种地步?难道是因为当年那一战的生死与共,还是说萧阳从始至终都是装的,其实早已见色起意,或者顺势而下,所做的种种皆不过是他欲情故纵的表现出来的假象?

如果是这样,夏欣岂会看不出来?没有这种可能,否则,萧阳在最一开始就被她当做心思狡诈之辈直接杀了。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萧阳被人在暗中动了手脚,以至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心中那份悄然滋生的情愫,已经在不自知的日积月累中,渐渐酝酿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

后来,这一点很快就被证实。

虽然夏欣暂且无法洞悉那个未知之人究竟在萧阳身上做了什么手脚,但她能清晰的感受到,萧阳的潜在意识时时刻刻都在受她所影响,进而使其在汹涌澎湃的情意瀚海中道心质变,全面倾倒,以一种极其缓慢而无法察觉的趋势转向于她的同时,正在不断磨灭那份最初时的心。

然而,那个未知之人终究还是小觑了萧阳的初心,无论他心中对自己的爱意变得有多深厚,徐清儿的地位都始终如常,这也间接表明了,萧阳对徐清儿的执念究竟有多深。当然,这里面不能排除一个更可怕的因素,在那个未知之人想要改变她与萧阳既定的未来结果时,还有人在保徐清儿,若是如此,牵扯可就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