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附录8:女频写手日记(上)——sduyiyi(1 / 2)

卷首语留诸子孙,危急时启。

第一部分往昔峥嵘岁月稠

永寿元年(155)二月二日,令支

经过将近一个月时间无数次的确认,我基本上已经确定这么一个事实老娘我(v……和谐语)穿越啦!!!

虽说我本也想写个什么穿越汉末的女主文啊(让三国各种帅哥英雄才子们都拜倒在主角石榴裙下的那种),可我真的只是那啥——“叶公好龙”啊~~~~~

我怀念北京的暖气!手机电脑电视!外卖方便面欢乐肥宅水!催更的读者还有亲爱滴爹娘o╥﹏╥o各路阎罗神仙上帝天脑马教主外星人,总之不管是哪种未知的存在,请让我回去吧!!!我真不想穿越啊~~~~~

穿越也就算了,我竟然没有外挂!没有外挂!没有外挂!!!这年头穿越有个系统不是标配嘛?!没有系统的肉穿怎么混啊?我一开始连话都听不懂!幸亏我随做生意的老爹老妈曾经浪迹天涯也算是见了不少世面,聪明伶俐如本仙女自然各路方言都懂一些,而辽西这破地方接近北方草原民族语音相对接近普通话,瞎比划连蒙带猜的总算能沟通了,否则恐怕就要被当成三韩女奴给卖了……

而且这穿越的时间点也太坑了!永寿元年?三国的那群帅气的小哥哥们大多还没出生吧???当然就算他们正青春年少,母胎单身的本宝宝估摸着也搞不定……哦对,我现在貌似也许大概可能不是单身了……算了,这事儿不吐槽了,辽西公孙家也算是个大家族,这个公孙家刚当上小公务员的小伙子虽说只是个不受重视的庶子吧,可也真是个好人,我搞不定说不清的都推说失忆,剩下全靠他脑补!这破地方恰好有不少逃难的人,又不那么讲规矩,否则没身份证又举目无亲的,我这个弱女子在汉末真没法过!

只是有一点,我的记忆力似乎加强了?穿越以前但凡看过的东西,我闭上眼睛似乎都能够很清晰地回忆起来,而碰巧我本想写三国这段,杂七杂八的看了不少资料,只可惜本文科女理科类懂的还是少,否则,哼哼!身体素质似乎也有了改良,环境适应良好,也比以前肥宅状态精神了不少(也许是没了读者催更睡眠好了?)。

总之,乐观些想,穿越的事情都给咱碰上了,也许咱真有主角光环呢?那口井我又去了好几次了,显然都失败了(否则我也不会在这里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反正暂时回不去了,走一步算一步吧,还能咋地?

永寿元年(155)七月十五,令支

带我回来的公孙小哥死了。

族中长辈说话很难听,我当初来路不明的事情又被旧事重提,还有嘴碎的说什么我克夫、是灾星!

哎,一定程度上我觉得他们说的有些道理——我怀疑是我身上带的病毒惹的祸!搞不好,真是我给这个收容我的宗族带来了灾难呢?

要知道,虽然我一直比较注意卫生,但我到族里后还是起了场流感,特别是接触我比较多的几位多多少少都生过病,而收留我的这个小哥身体底子本来就弱……我又不是学医的,除了让多洗手、喝热水,实在也没啥别的办法。这拖了许多时日,最终还是……

哎,想爸妈了。想我当初也是家里的小公举,回老家继承千万家产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逞强留北京?为什么要当什么扑街作者赚糊口费??特别是为什么要脑抽去取材找什么灵感还碰了那个明显很诡异的“锁龙井”??!

其实,想起穿越前的那些事儿,我总觉得有点恍惚。不知道是自我保护还是什么原因,与记忆清晰的各种知识不同,关于穿越的过程、穿越前的亲朋好友方面的记忆,总有那么点儿模糊、那么点儿遥远。如果不是有副现在还戴着的眼镜,我甚至会怀疑,我是不是只是被塞了奇怪记忆的汉朝人?

从小走南闯北的,我其实适应性一向好,不管怎么吐槽抱怨,这半年来在汉末也是习惯了的,比如这科生,现在竟然要靠以前最讨厌的数学活命了!也是醉咯。

s没有淋浴,坐月子果然还是该剪了头发!

延熹元年(158)十二月十五,令支

想来想去还是给那个刚刚成了乡里名士的那个卢子干写了信。

其实我一直隐隐有个猜测,那天晚上的人是……?按说不管是不是吧,联系上试探一番并不难,应该立刻跟进的,不过后来乱七八糟一堆事情,不知怎么的竟拖到了现在。

最近着实是流年不利、喝凉水也塞牙!先是族里看我创办的安利号发展得好,明里暗里各使手段想抢了去!那些榆木脑袋以为抢去就有用?且不说他们不如我这么了解大势,没法像我这样搞小发明,就是都摆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搞山寨他们也搞不像!这些久经历史检验的现代商事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哪有这么好抄?就是机智如我,也是摸索了这么些时候,才勉强做到了“本土化”,稍稍有了些起色。就他们这些强盗?呵!

近来又因为急着发展业务,被高句丽贯那部所谓的族长公子瞧上了,一直纠缠不休,可被族里看了阵笑话!甚至有人暗中提议,说反正我孩子也大了不需要喂奶了,寡妇孀居不易,干脆就把我改嫁过去,说是什么“两全其美”之策!说实在的,连辽西这边我都很嫌弃了,更别说这什么更偏远的部族贵人,听着是威风,可就那卫生习惯,呕~~

如今情势危急,不是矫情的时候,无论什么法子都得试试啦!不管怎么说,求取个名字这种小事那卢植应该总不会拒绝……吧?卢氏和公孙氏一直有点瓜葛,若能得到年少成名的卢氏子弟取名,我家狗蛋想来多少能更得族中重视,而我的境遇恐怕顺带着也能好上些许?试试就试试,就是被拒绝也不要多花一分钱的!

哼,族里这些老家伙!真当我这么些年是打白工,没留什么后手?老虎不发威,还把我当hellokitty 了?马氏曾经曰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走着瞧吧!

延熹三年(160)七月十一,卢龙塞

最近生意越发红古文斗争简直是小儿科!这个事为嘛要斗个你死我活呢?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要让大家都有机会说话,比如一块碑一个刻正面一个刻反面嘛,然后各凭本事收学生,是否是真理交给实践来检验!

他似乎挺担心他那个声名显赫的卢老师的哈哈!其实嘛这家伙就是个傲娇的性子,根本不用怕的,狠狠怼就是了。再说小卢又不是笨蛋,这种局势下怎么可能死磕到底呢?这人精着呢,别看面上凶,最后肯定找个台阶就下了。

今天看了一天某个老学究写的古文、今文渊源的报告,真是复杂,可困死老娘了!一会儿就给小卢同志写封信,怼他一通调剂一下!得警告他莫得欺负我儿,否则以后都别来问姐姐我问题了,哼~

熹平五年(176)二月初八,令支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阿珣盼回了家!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出去一趟果然大不一样,比以前成熟了、懂礼貌了,当然也更“本土化”了。我这当娘的哦,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叹气。

对了,他现在有表字了,该叫“文琪”了!据说是某位同志据理力争、排除万难定下的,那信里嘚瑟的哦……一个表字而已,男人怎么都这么幼稚?

如今儿砸懂事了,还知道给娘亲带礼物了呢!先是蔡邕的藏书——可以收着当传家宝,再用雕版印刷批量印一批(话说这造纸术技术突破也是乖儿砸的功劳呢),给没见过几本书的边郡土包子们开开眼!如此,以后倒也不用难为人家小姑娘一点点默写下来了。